首页
>新闻资讯>媒体聚焦
中国能源新闻网:陈继平:加速能源数字融合 共谋低碳绿色未来

6月21日,中国能建合乐HL8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在澳门举办了“绿色低碳 融合共享——全球绿色低碳能源数字转型发展论坛”。该论坛为澳门第15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9个平行论坛之一。论坛立足不同地区的国情实际、资源禀赋与电力供需,分享最具安全性、可靠性与经济性的能源电力架构优化方案,探讨能源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转型之间的关系,推动“能源+”融合发展,数能融合推动能源行业智慧低碳转型,为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支撑。

会议期间,中能传媒记者视频采访了合乐HL8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陈继平,就能源融合发展、数字化转型等热点问题进行了采访。

中能传媒:我们知道合乐HL8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工程”)技术力量雄厚,能否请您介绍一下贵公司的基本情况?

陈继平:非常高兴参加全球绿色低碳能源数字转型发展论坛,与大家相聚一堂,共话“能源电力行业智慧低碳转型”。

中电工程创立于1950年,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排位256名)的二级核心子集团,也是全球最具规模的能源勘察设计咨询企业,在ENR全球工程设计企业中位列第二,2020-2023年连续四年位列中国工程设计企业60强榜首。我们长期为政府部门、投资方等主体提供高端规划咨询、能源电力转型、能源融合发展等全方位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与服务,现有27家国内外子企业,员工近3万人,业务范围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们拥有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16人、行业勘察设计大师90人,主编、参编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900余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1项,曾完成世界最大风光储输工程、世界最高电压等级特高压输电工程等众多“世界之最”和“中国之最”工程,是中国能源电力行业的“国家队”和“排头兵”。

中能传媒:您在介绍中提到了能源融合发展。能否请您分享一下对数能融合的认识以及中电工程在该领域的发展成果?

陈继平:当前,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国际共识。能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和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主战场”,正面临着统筹低碳转型与安全保供的双重压力。能源数字化,是新时代下推动我国能源产业升级换代的重要引擎,更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加速推动“能源”与“数字”融合,可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更高效地支撑,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其重要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 面:

一是“数字赋能” 加速能源产业智慧高效转型,为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有力支撑。数字技术在能源系统中的创新应用,将不断驱动能源革命,加速能源生产方式的转变、能源利用方式的重构和能源商业模式的演化,提升能源资源配置的优化程度和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中电工程坚持强根立本、创新驱动,锚定“两商”定位(全生命周期的工程服务商和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投资商),以数字赋能持续带动自身业务环节升级。在技术应用上,我们既实现了从传统系统设计向智慧电厂、智能电网等新型系统设计的理念升级,也实现了从传统二维设计到三维可视化设计的技术转变。我们形成了覆盖全专业的数字化设计(BIM)应用体系,并自主开发数字化协同设计平台和数字工程集成系统,大幅提升了设计工作的及时性、一致性和准确性;在工程运行中,我们以数字化技术赋能项目的运维管理。在张北风光储输示范工程中,我们通过数字化技术,开创了世界首个的风光储输四位一体联合发电控制和调度模式,既能通过多能互补技术实现电源联合控制,有效解决新能源的波动性、随机性问题,又能推动“源网荷储”深度互动,提升新能源大规模并网消纳能力。在平台开发上,我们积极开展大模型运算、AI算法训练等工作,成功自主研发中电工程30·60碳达峰碳中和数据分析服务平台、智慧能碳/电碳综合信息管服平台等系列前沿技术平台,并联合地方政府搭建了多个省级能源大数据中心,为能源安全供应和清洁转型保驾护航。

二是“数能协同” 催生能源跨产业融合新模式,为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夯实底座。在全球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数据资源正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充分的流通和使用。可以预见到,未来全球将面临“比特”(算力)和“瓦特”(能源)双重压力,“算力+能源”的融合发展,是解决供需矛盾的关键路径之一。

中电工程坚持规划先行、精准施策,以模式创新加速推动“算电协同”一体化建设。在规划阶段,我们联合国家信息中心,抢抓算力“全国一张网”起步先机,创新推动“算力网”与“电力网”一体化规划,统筹算力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布局,积极构建“国家算力网”与“绿色电力网”协同发展机制,从而实现算力负载与电源负荷的协同调节平衡。在建设阶段,我们以“投建营一体化”方式,投资建设了首个获得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的“东数西算”项目——甘肃庆阳“东数西算”智慧零碳大数据产业园示范项目,形成数能融合发展的典型范式。在项目中,我们创新提出了风光储、算力负荷等多要素融合互动、跨越物理空间的“源网荷储算”一体化绿色零碳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通过跨区域绿色交易,为算力负载灵活提供绿色低价电力,间接将清洁能源资源优势转为产业发展优势。此外,我们还在同步开发建设宁夏中卫“东数西算”枢纽源网荷储智慧零碳数据中心,推动贵州贵阳、安徽芜湖、广东韶关等枢纽节点的布局和开发。

下一步,中电工程将继续狠抓数字技术变革新机遇,充分发挥能源电力领域全产业链优势以及集团平台优势,聚焦能源数字化,以加快科技创新为着力点,助推能源行业智慧低碳转型。

中能传媒:对于能源数字化转型的未来发展,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陈继平:关于能源数字化转型,我谈几点认识与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是建议各方推动“算力网”与“能源网”的一体化规划建设。当前“算力网”的发展,与当年“能源网”的建设有着诸多相似相通之处。我们可以借鉴“能源网”发展经验,在“算力网”建设初期,就统筹做好总体谋划与长远布局,实现算力与电力的协同发展。在这方面,我们做出了探索,也有成功经验与方案,我们愿为各方“算力网”建设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

二是建议各方协同加强能源数字化技术创新。各方应补强打通能源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环节,加强在“算电协同”规划运行、能源数字化技术、关键技术装备等领域的互动交流,发挥各自人才技术优势,在推动技术共享与创新合作、工程投资与示范共建等方面采取更多的务实举措。

三是建议各方加大能源数字化领域的金融支持。能源数字化转型需要大量的资金带动,各方应出台更多的支持性金融政策,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优惠贷款、创新金融产品、发行绿色债券等方式,来支撑能源数字化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低碳转型,向“绿”而行。中电工程愿携手各方伙伴,推动更多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的工程项目落地,为全球能源绿色发展和降碳减排作出更大贡献。

原文链接:https://www.cpnn.com.cn/news/hy/202406/t20240624_1713294_wap.html